“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指出:要确保到2020年,中国所有的贫困地区、所有的贫困人口共同迈进小康社会。这无疑是一个非常艰巨而富有挑战的任务,需要动用全社会的力量。作为企业家,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成立于2004年6月5日。由于当时肆虐华北的沙尘暴,近百名中国知名企业家追根溯源,来到沙尘暴发源地内蒙古阿拉善盟,并在腾格里沙漠月亮湖畔发起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中国首家以社会责任为己任,以企业家为主体,以保护生态为目标的民间环保公益组织。截至目前,阿拉善SEE会员已超过750名,累记投入资金4.1亿元人民币。13年来,我们在生态环保公益扶贫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就,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
2004年,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成立大会合影
在机构成立初期的几年间,阿拉善SEE首先在阿拉善地区进行荒漠化防治的探索尝试。阿拉善是内蒙古自治区最西边的一个盟市,位于中国西部干旱区,国土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4万,也被称为“中国骆驼之乡”。巴丹吉林、腾格里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横贯全境,全盟沙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2.23万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 82.3%,且以每年353公里的速度扩展蔓延。
这里曾经是水草丰美的地方,有大片的胡杨林和茂密的梭梭树,导致荒漠化的原因除了自然的演变,原住民的过度开采放牧也是促进荒漠化的人为因素。阿拉善盟50年代由甘肃和河套等地区迁来了众多移民,人口增多之后,大量草场被开垦为耕地、地下水开采使用严重、过度放牧等一系列原因造成了当地草原的进一步沙化,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而当时的阿拉善农牧民收入也越来越低,主要收入来源为草场退牧补贴、适当放牧、打零工、种植玉米等,人均纯收入每年只有5000元左右。
从2004年开始,我们先后在腰坝地区5个嘎查开展生态保护项目,我们与原住民一起,尝试过温棚项目、奶牛养殖项目、滴灌项目、节水辣椒项目、节水菊芋项目、社区基金项目,沼气项目,但都没能持续下来。为什么这些项目没有成功?主要因为没有为当地农牧民带来收入的提高。
经历了一系列的艰辛探索和实践,阿拉善SEE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确认了农牧民为主体;坚持预防为主,治理并行;科学指导、因地制宜;社会化的公益项目为主的四个原则。以农牧民为主体的原则就是尊重原住民的文化与意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赋予他们能力。生态保护绝不能以牺牲原住民的生存权力为代价。相反,我们所有的生态保护项目都要以提升原住民的生活水平为前提。否则我们的项目是不成功的。
2009年,阿拉善SEE企业家会员赴阿拉善乌兰布和沙漠考察梭梭林保护
本着这样的原则,我们推出两个明星项目:“一亿棵梭梭”项目及“沙漠节水小米”项目。
一亿棵梭梭,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有可能给它捐过钱,那就是蚂蚁森林,我们跟蚂蚁金服一起在去年推出了蚂蚁森林,就是你在手机上养一棵虚拟树,我们“一亿棵梭梭”项目执行团队就会在内蒙古阿拉善盟荒漠化地带给你种下一棵真的树,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已发动超过2亿公众给我们这个项目捐款。
“蚂蚁森林”用户在支付宝里种成的虚拟树被阿拉善SEE基金会认领
“一亿棵梭梭”项目计划用十年的时间在阿拉善关键生态地区种植一亿棵以梭梭为主的沙生植物,恢复200万亩荒漠植被,从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遏制荒漠化蔓延趋势,通过梭梭嫁接肉苁蓉产生的经济价值提升牧民的生活水平。
“一亿棵梭梭”项目支持的牧民胡开竟,刚从梭梭根部挖出肉苁蓉
“沙漠节水小米”项目是为了解决沙漠绿洲地下水过度开采和使用的问题,是在阿拉善农业灌溉高耗水地区通过可续的管理机制并引进高效节水农作物、节水灌溉技术,与政府、科研单位、民间机构共同探索阿拉善地下水“采补平衡”的解决方案。借助企业家创新精神,发动公众的力量,联合当地政府,通过转变原住民的生产方式来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阿拉善SEE开创性地推动成立了维喜社会企业,推出了颇有影响力的“任小米”品牌,把小米做成小米片、小米饼、小米能量棒等系列产品,这些产品一推出市场就广受好评。这样下来,我们的沙漠节水小米借助于企业家的力量开拓市场,给原住民带来了很大的收入。
手捧小米的农民
维喜社会企业生产的小米产品
在与当地政府、农牧民的协同努力下,阿拉善SEE在当地的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沙漠节水小米方面:截止2017年底,共有260余户农民参与了“沙漠节水小米”项目,累计种植沙漠节水小米17,000余亩,累计节约地下水约850万立方米;参与种植的农户每亩增收500元,平均每户每年增收2万元。2018年计划种植沙漠节水小米约1万亩,实现增收500万元;2023年沙漠节水小米年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带动1000户农民参与项目,增收1500万元。
“一亿棵梭梭”项目上,2014—2017年人工种植梭梭71.4万亩,累计种植约3570万棵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改善约357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累计300余户牧民参与项目,带动了以肉苁蓉、锁阳为主的沙产业发展,每亩增收1000元左右。“一亿棵梭梭”项目计划2018年支持100户牧民,种植梭梭21万亩;2023年完成一亿棵梭梭种植计划,带动1000户牧民增收约1亿元。
经过13年的发展,阿拉善SEE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公益环保组织。我们在全国有14个地方项目中心,在荒漠化防治、绿色供应链与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自然教育三个领域开展多项与环境相关的环保工作。
其中“诺亚方舟”项目致力中国西南山地-三江并流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西南山地是全球十大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是重要的新生代和古生代物种起源地,并且是当今中国60%以上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同时也是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
阿拉善SEE在当地建立以社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模式,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当地生物资源,开发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态产业,引导社区与市场有效接轨,让村民在保护中受益。项目执行包括:通过在部分地区养蜂培训等工作,让村民从中获得收益后自发保护起身边的环境;以点带面,用自身经历影响更多人。
喜马拉雅蜜蜂养殖与濒危药用植物种植培训
从当初的砍伐树木和捕猎野生动物转变为科学养蜂、科学种植濒危药用植物的能手,这个过程蛮长的,我们经历了培训、说服、实验。同时我们的企业家首先承诺村民,他们生产出来的蜂蜜,我们来包销,帮他们推广,每年我都采购大量的蜂蜜送客户,他们说你们这个蜂蜜这么好吃,是在哪里?我们告诉他们在云南香格里拉,在维西,那里的蜂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最纯净的蜂蜜,这样慢慢他们的蜂蜜就卖得越来越好。
白马雪山傈僳族的村民余兴华一直用树筒蜂箱养蜂,产量一直上不去。2011年开始跟着匡海鸥老师学习活框蜂箱养蜂,最开始困难不少,12窝蜂从传统老蜂箱过箱到新式蜂箱,结果蜜蜂全飞了。在匡老师的指导下他没有泄气,2015年把蜜蜂养到40多箱,收入有四、五万。2016年养到70多箱,收入六、七万元。他供了一个儿子在省里读大学,一个儿子在州里读高中。今年他的蜜蜂已发展了六十多箱,他满脸笑容和自信。还有更多的村民在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的支持下,仅养蜂一项的年收入就超过2万元。
阿拉善SEE会员萧今实地参与喜马拉雅蜂项目
同时,我们也关注濒危药用植物,云南的天然林是中草药的重要原生地。阿拉善SEE在当地为有草药种植传统地区的村民提供种植濒危中草药培训,指导他们科学种植,与他们共同开展濒危药用植物的迁地保护及复育工作,使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
濒危药用植物滇重楼
正在接受喜马拉雅蜜蜂养殖与濒危药用植物种植培训的村民
自2015年至今,阿拉善SEE在三江并流区域、西双版纳、重庆酉阳等地开展养蜂和中草药种植培训共计19场,培训人次达1662人次。共计向村民免费发放3087个新式活框蜂箱,发放濒危药用植物滇重楼苗共计16万苗。
总结这些年的实践,我们有一些独特的创新的做法。第一,在观念上,我们的生态保护不能以牺牲原住民的生活为代价,一定要通过保护让他们受益。第二,阿拉善SEE作为一个企业家的群体,我们遵循市场规律、发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以原住民为主体,找到他们的痛点,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他们的项目和发展模式。让他们真正地意识到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第三,在生态保护、扶贫、脱贫的过程当中,赋能是最重要的,持续的培训,赋予原住民能力,让他们有成就感、自豪感,这样生态保护和扶贫才可持续。
谢谢大家,让我们一起努力,看到更好的未来。
”